文言文

"虚词 而"

Posted by zbb on July 19, 2024

“文言文短句”

“而”通常有4种用法:表并列,表转折,表承接,表修饰 承接关系与修饰关系的区别:

  • “而”前后均为动词或动词短语为承接;
  • “而”前为形容词、名词、介宾短语等, “而”后为动词则为修饰。

01 故夫效一官,比一乡,合一君,征一国者,其自视也亦若此矣。 [^001]

  •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,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,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,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的人,他们看待自己,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。
  • 故夫:在句首通常用作引出原因或解释的语气词。表示 因此、所以。
    • :flags: 且夫:常用作句首语气词,表示引出话题或表示 确实、果然。
    • :flags: 今夫:在句首用作发语词。它常用于引出或强调当前的情况、现象或观点。
  • 知:才智。
  • 效:功效。这时作胜任解。
  • 官:官职。
  • 行:品行。
  • 比:配合;适合。
  • néng:通能;能力、才能。
  • 征:征服。
    • :bulb: 逍遥游 • 北冥有鱼 • 庄周

02 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! [^002]

  • 你父亲回来,自然会跟你算帐 !
  • ěr:代词同“尔”,当“你”、“你们”讲。
  • 复算:算账。
  • 耳:语气词。表示肯定语气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。
    • :bulb: 聊斋志异 • 促织


      03 千里马常有,伯乐不常有。 [^003]

  • 能日行千里的骏马是经常有的,但是擅长相马的伯乐却不是经常有的。
  • ér:可,但是。
    • :bulb: 韩愈 • 马说

04 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。此世所以不传也。 [^004]

  • 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记载和说明,这就是(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)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。
  • :然而。
  • :却。
  • 言:记载。
  • 所以:……的缘故。
    • :bulb: 苏轼 • 石钟山记

05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,则行无过矣。 [^005]

  •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,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。
  • :表示递进关系。可译为”并且”或”而且”。
  • 博:广泛;普遍。
  • 参 :检查。
  • xǐng:反省。
  • zhì:同“智”,智慧。
    • :bulb: 劝学 • 荀子

06 然则何时乐耶?其必曰“先天下之忧忧,后天下之乐乐”欤!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 [^006]

  • 他们一定会说:“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就先担忧,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”吧!唉!如果没有这样的人,我将和谁一道呢?
  • 其:他们,指“古仁人”。
  • 先:在……之前。
  • 后:在……之后。
  • :连词,就。
  • :连词,才。
  • 乎:吧。语气助词,表推测。
  • 噫:感叹词,唉。
  • 微:如果没有。
  • 斯:这,此。
  • 吾谁与归:即“吾与谁归”,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,前置。
  • 归:归属。
    • :bulb: 岳阳楼记 • 范仲淹

07 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 [^007]

  • 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,调我到京城任职,那么你就可以早晚侍奉母亲了。
  • :代词同“尔”,当“你”、“你们”讲。
  • quán:指吏部。
  • zhǎng:长官。
  • 长铨:意为吏部长官。
    • :bulb: 记王忠肃公翱事 • 崔铣xǐ

08 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无不在也。 [^008]

  • 古代人观察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常常有心得,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。
  • 之:助词,放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。
  • 以其:因为他们。
  • :助词,表补充。
  • :表示递进关系。可译为”并且”或”而且”。
  • 无不在:无处不在;广泛。
    • :bulb: 游褒禅山记 • 王安石

09 今秦强赵弱。 [^009]

  • 现在秦国强大,赵国弱小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    • :flags: 并列关系 两者之间并无先后也无因果。秦强与赵弱交换也不影响句子的表达。今秦强而赵弱。 今赵弱而秦强。

10 苟粟多财有余。 [^010]

  • 如果粮食很多、财力有馀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
11 黑质白章。 [^011]

  • 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
12 艳。 [^012]

  • 既美丽,又动人。
    • :flags: 美:指面目姣好美丽,
    • :flags: 艳:指光彩动人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
13 船头坐三人,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。 [^013]

  • 船头坐着三个人,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、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
14 性贪狠。 [^014]

  • 性情贪婪又凶残。
  • :连词,表示并列关系。一般不译,有时可译为“又”。
    • :bulb: 马中锡 • 中山狼传

15 子曰:“学时习之,不亦说乎? [^015]

  • 孔子说:“学习了(知识)然后时常地复习,(从中获得新体会)不也是愉快的事吗?
  • : 连词,表顺接,可译作“再”或“然后”。
  • 时:按时。
  • 时习:按时温习。
  • 之:代词,代所学的知识。
  • 不亦……乎: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,译成“不也……吗”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16 子曰: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。 [^016]

  • 孔子说:“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,(这样的人)可凭此做老师了。
  • : 表顺接的连词,可译为“就”或“进而”。
  • 为:动词,成为,做。
  • 可以(之)为师:在“以”和“为”之间省略宾语“之”。
  • 矣:语气助词,表肯定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17 子夏曰:“博学笃志,切问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 [^017]

  • 子夏说:“广泛学习,志向坚定,恳切地发问求教,多思考当前的事情,仁德就在这里面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  • 笃(dǔ:坚定。
  • 切:恳切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18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从之,其不善者改之。 [^018]

  • 孔子说:“几个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。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,看到他们的缺点就(反省自己)注意改正。
  • 三人:几个人。
  • 焉:于此,意思是在其中。
  • 善者:好的方面,优点。
  • :连词,就。
  • 从:跟从,学习。
  • 之:代词,本段第一个“之”指“善者”,即优点;第二个“之”指“不 善者”,即缺点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19 子曰:“学不思则罔,思不学则殆。 [^019]

  • 孔子说:“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,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;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,就会疑惑。
  • :连词,表转折,却。
  • wǎng:迷惑。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。
  • dài:疑惑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20 子曰:饭疏食,饮水,曲肱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 [^020]

  • 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。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,对于我,(那些富与贵)就如同天上的浮云。
  • 饭:吃。
  • 疏食:粗粝的饭食,糙米饭。
    • :flags: 糙米 cāo:碾得不细,未经精细加工的米。
  • 水:文言文中称冷水为“水”,热水为“汤”。
  • gōng:这里指胳膊。
  • 不义:不正当。
  • :承接递进的关系,无实意. 。
  • 且:连词。与,及。表幷列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21 为人谋不忠乎?与朋友交不信乎? 传不习乎? [^021]

  • 给别人出谋划策却没有尽心尽力呢? 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信用?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?
  • :表转折,但是、却。
  • 不……乎:表示反问。
  • 传:传授,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。
    • :bulb: 《论语》十二章

22 涵澹澎湃为此也。 [^022]

  • 水流进流出,相互激荡撞击,因而造成这种声音。
  • 涵澹 hán dàn:形作动;水激荡貌。
  • 澎湃:形作动;波浪相互冲击。
  • :连词,表结果,因而。
    • :bulb: 苏轼 • 石钟山记

23 有怠欲出者,曰:不出,火且尽。 [^023]

  • 有松劲懈怠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:再不出去,火把就要熄灭了。
  • :连词,表结果,因而。
  • 且:副词;将要。
  • 尽:烧完;形作动。
    • :bulb: 游褒禅山记 • 王安石

24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,自以为得其实。 [^024]

  • 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,自认为找到了它的真相。
  • :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然而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却”。
  • 陋:缺少见识;浅薄。 孤~寡闻︱浅~│鄙~。
    • :flags: 陋:难看。[例]丑~。
    • :flags: 陋:(住所)狭窄;简陋。[例]~室︱穷街~巷。
    • :flags: 陋:不文明的;不好的。[例]~俗︱陈规~习。
  • 乃:竟然。
  • 考: 敲;击。
  • :连接状语和中心词,说明行为的方式、时间。此处表示动作行为“求”的方式。
  • 这是一个单句,主干是“陋者求之”,“陋者”作主语,“求”作谓语,“之”作宾语。“乃以斧斤”、“考击”都修饰“求”作“求”的状语。其中,“考击”与“求”同时发生。是边敲边求的意思。
  • 其 实:它的 真相。
    • :bulb: 石钟山记 • 苏轼

25 好学,不耻下问。 [^025]

  • 天资聪明又好学的人,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、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。
  • :连词;并且;又;和;或不译。
  • 敏:聪明。
  • 好:喜好。
  • 耻:以……为耻。
    • :bulb: 朱熹 • 古人谈读书

26 溺死者千有余人,军惊坏都舍。 [^026]

  • 淹死的人有一千多,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。
  • 都舍:都城里的房屋。
  • 都:大。
  • 坏:毁损;变坏。
  • 坏都舍:大房子倒塌。
  • :通如,好像。
    • :bulb: 吕不韦 • 吕氏春秋·察今

27 死生,昼夜事也,死死矣。 [^027]

  • 死或生,只是早晚的事,死就死了吧。
  • :就。
    • :bulb: 文天祥 • 指南录后序

28 且臣结发与匈奴战。 [^028]

  • 况且我刚一成年就同匈奴作战。
  • 结发:束发。古代男子至刚成年时方束发,因此以结发指刚成年。
  • :就。
  • :bulb: 史记 • 李将军列传

29 子之哭也,壹似重有忧者。曰:然。 [^029]

  • (子路)说: “听您的哭声,实在象有许多不幸的伤心事。(她)才说:是的。
  • 壹:的确,实在,一定。
  • chóng:多。
  • :乃、才。
  • 然:是这样的。
    • :bulb: 礼记·檀弓下 • 苛政猛于虎

30 山不加增,何苦不平? [^030]

  • 可是山却不会增高,还怕挖不平它吗?
  • :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然而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却”。
  • 何:为什么。
  • 苦:愁。
  • :代词:同 之 。
    • :bulb: 列子 • 愚公移山

31 蟹六跪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,用心躁也。 [^031]

  •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,(然而)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,(是因为它)用心浮躁。
  • 跪:脚。
  • :连词,表示并列关系。一般不译,有时可译为“又”。
  • 无可:没有可以。
  • 寄托:这里指存身、安身。
  • 者:……的地方。助>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”。
  • 也:语助,表判断。
    • :bulb: 劝学 • 荀子

32 幼孩,遂鸡豚。 [^032]

  • 养育好你们的孩子,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。
  • 字:养育。
  • 遂:生长;养育。
  • :代词同“尔”,当“你”、“你们”讲。
    • :bulb: 种树郭橐驼传 • 柳宗元

33 余知而罪也。 [^033]

  • 我知道你没有罪。
  • 余:我。
  • :代词同“尔”,当“你”、“你们”讲。
    • :bulb: 左传 • 昭公二十年

34 ,百千人大呼。 [^034]

  • 一会儿,(听到有)千百个人大声呼叫。
  • 俄: 顷刻;片刻。
  • :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 不译。
  • 俄而:一会儿;顷刻。也作”俄尔” 。
    • :bulb: 林嗣环 • 口技

35 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 [^035]

  • 不久,夕阳落在山头,游人的影子散乱。
  • 已:不多时。
  • :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 不译。
  • 已而:副词,旋即;不久。
    • :bulb: 醉翁亭记 • 欧阳修

36 哗然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 [^036]

  • 悍吏喧嚷着,惊扰的气势,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。
  • :表示偏正关系,连接状语和中心词,相当于“着”、“地”等,或不译。 - 骇:惊扰。
  • 者:……气势。
  • 虽:即使。
    • :bulb: 捕蛇者说 • 柳宗元

37 吾尝终日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 [^037]

  •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,但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;
  • :表示偏正关系,连接状语和中心词,相当于“着”、“地”等,或不译。
  • 如:比得上。
  • 须臾 :片刻。
  • 之:结构助词,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,不译。
  • 所:与“学”组成所字结构,……的收获。
    • :bulb: 劝学 • 荀子

38 吾恂恂而起。 [^038]

  • 我小心翼翼地起来。
  • :表示偏正关系,连接状语和中心词,相当于“着”、“地”等,或不译。
  • 恂恂:戒惧貌。
    • :bulb: 捕蛇者说 • 柳宗元

39 爱其子,择师教之。 [^039]

  • 爱自己的孩子,(就)选择老师来教他。
  • :表目的,译为“来”或“去”。
    • :bulb: 师说 • 韩愈

40 凡天下强国非秦楚,非楚秦。 [^040]

  • 全天下的强国,不是秦国就是楚国,不是楚国就是秦国。
  • 凡:副词,凡是、一切。这译为全。
  • :表断定,就是。
    • :bulb: 战国策 • 刘向

41 ,已,今之从政者殆 [^041]

  • 算了吧,算了吧,现在从政的人有多么危险啊!
  • 已:罢休,停止。
  • dài:危险。
  • :句末语气词,译为“呢、了、啊、吧”或不译。
    • :bulb: 论语 • 微子

42 出,则或咎欲出者,余亦悔随之不得极夫游之。 [^042]

  • 我们出洞以后,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,我也后悔跟他出来,因而未能尽情享受那游洞的乐趣。
  • 既:副词,已经。
  • 其:助词,无义。
  • 则:连词,就。
  • 或:代词,有人。
  • jiù:责怪。
  • 其:那个。
  • :连词,表示并列关系。一般不译。
  • :连词,表结果,因而。
  • 其:自己。
  • 得:能够。
  • 极:尽。
  • 夫:这,那。
  • 之:助词,的。
    • :bulb: 游褒禅山记 • 王安石

43 我非爱其财易以羊也。 [^043]

  • 我不是吝惜那点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。
  • 爱:吝啬。
    • 其:那。
  • :乃、才。
  • 易:交换。
    • :bulb: 齐桓晋文之事 • 孟子

44 余方心动欲还,大声发于水上。 [^044]

  • 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,(突然)就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声音。
  • 动:跳动(惊吓)。
  • 于:从。
  • :表承接,可译为“就” “接着”或不译。 (《石钟山记》)

译为“那么”。

45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,王岂为是哉? [^045]

  • (这些)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,那么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?
  • :那么。
    • :bulb: 齐桓晋文之事 • 孟子

46 诸君有意,瞻予马首可也。 [^046]

  • 各位如果有(拯救谢庄的)想法,那就听从我的指挥好了。
  • :表假设,可译为“如果” “假如”。
  • 有意:有这个打算、想法、意思。
  • 瞻:看。
  • 予:我。
  • 可:就可以。
    • :bulb: 冯婉贞 • 徐珂

47 岂不尔思,室是远 [^047]

  • 乍能不想念你,家实在是太远了啊。
  • 是:实在。
  • :句末语气词,译为“呢、了、啊、吧”或不译。
    • :bulb: 论语 • 子罕

48 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去。 [^048]

  • 真不是人啊!与别人约好时间同行,(陈太丘却)丢下友人,(独自)走了。
  • 期:约定、约会。
  • 相:相当于“他”;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。
  • 委:抛弃,丢下;
  • :表示承接关系,连接“委”和“去”。表示这两个动作是连续发生的,即先有“委”(抛弃、丢下),然后是“去”(离开)。因此,“而”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动作的连续性和承接关系。
    • :bulb: 世说新语 • 陈太丘与友期行

49 丹不忍以己之私,伤长者之意,愿足下更虑之! [^049]

  • 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事,伤害了樊将军的心意,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!
  • 以:因为,由于。
  • :修饰连词,不译。
  • 长者:旧时对男子的尊称。
  • gēng:改变。
  • 虑:考虑。
  • 之:指这件事。
    • :bulb: 荆轲刺秦王 • 战国策